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方案与实施建议》《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发布!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陆续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方案与实施建议(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与《典型案例集》,展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代表性成果。《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方案与实施建议》正式发布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方案与实施建议(2025年)》。该方案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了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诉求,旨在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与实施路径,助力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小学系统化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既是顺应全球科技变革趋势的战略选择,更是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近期我国多个省市已率先发布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推进方案与课程指导纲要,为课程落地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引,然而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课程资源碎片化、教学场景与实际应用脱节等挑战。因此,如何将宏观蓝图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仍需在课程体系、支撑平台、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诉求,提炼出涵盖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策略、教师培训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在对多所中小学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方案,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一线教师提供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行动指南。本方案由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牵头,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教育领域专家、一线教师及科技企业完成。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内容框架、教学实施建议”三大核心板块,提出了覆盖小学至高中不同学段的分层递进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亮点内容:一、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面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既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更要将“科技向善”的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科技向善”和安全与伦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须突破传统学段划分的思维定式,转向基于认知规律的分层课程设计,构建动态适配、分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注重核心素养与能力培养。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确立兼顾基础知识与前沿发展的顶层、中层、底层的系统性结构设计。二、内容框架本方案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划分为“认知、应用、创新”三个阶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人工智能原理基础(帮助学生理解AI基本概念与主要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应用(探索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现实应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从硬件搭建到智能交互,形成完整实践链条)、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贯穿其它三部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治理与社会责任)四个部分。这四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为适配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认知基础,针对复杂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构建多层次内容体系,提出“黑盒-灰盒-白盒”三阶实践模式,既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支撑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分层设计三、教学实施建议在校内落地方式方面,为系统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常态化实施,需立足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与活动载体,构建多层次、跨领域、动态适配的融合教学模式。提出诸如信息科技类课程融合教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特色拓展教学、分层实施策略等具体落地路径。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议构建起具备前瞻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支撑平台。通过“黑盒-灰盒-百盒”三阶教学路径适配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教师能力标准方面,构建“意识-伦理-技术-融合-发展”五维能力框架,系统构建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能力标准体系。旨在清晰界定教师在数字化教育场景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要求,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及教育教学实践优化提供清晰的指引与参考。《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与《典型案例》正式发布自2024年4月以来,北京市教委启动了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承担试点学校的实践指导、案例遴选和成果提炼工作,立求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路径、培育一批创新标杆场景。为总结试点工作,立足教育视角、专业视野,秉承开放包容、审慎理性态度,工程研究中心和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编写《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重点梳理试点工作情况,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成果,精准提炼当前痛点与挑战,为中小学教师、各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工智能赋能工作提供范式参考。《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pdf蓝皮书主张智能技术服务教育需采取“以人为本”的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以确保其使用符合伦理、安全、公平,并具有实际意义。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场景应用已展现巨大潜力,部分场景应用已较为成熟并开展规模化落地,而部分场景应用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亟需持续推进。同时,蓝皮书强调应强化教师在技术应用中的引导者和实践者主导地位,保障人工智能合理使用。立足当前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蓝皮书提出“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优选推广成熟教育应用、理性建设推进教育试点、教育业务牵引全链赋能、重数据隐私与伦理治理”的发展建议,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科学融合与稳步发展。蓝皮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人工智能部门主任作序,并得到了一线老师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配套编制的典型案例,集中呈现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经验做法,将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范式。下载地址:《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pdf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育信息化资讯

家长注意!CCF GESP第11次认证报名开启,这份操作指南和流程收好!

近日,CCF GESP官网发布了第11次认证报名通知:CCF GESP第11次认证时间为2025年9月27日,1-4级认证时间为上午9:30-11:30,5-8级认证时间为下午13:30-16:30。8月1日17:00开启第11次认证报名通道,考生可登录GESP官网进行报名。GESP认证方式为全国各GESP考点上机考试,认证语言包括:C++、Python和图形化编程三种语言,其中C++和Python编程分为1-8级,图形化编程分为1-4级。GESP第11次认证认证语言:C++/Python/图形化编程报名及缴费时间:2025年8月1日17点至9月16日24点截止认证时间:1-4级2025年9月27日 上午09:30-11:30  5-8级2025年9月27日 下午13:30-16:30 认证方式:全国各GESP考点内上机考试报名方式:登录GESP官网(https://gesp.ccf.org.cn/)进行报名、“CCF GESP”微信公众号报名。               GESP官网报名入口     GESP公众号报名入口注:请考生按照上述网址和公众号名,确认CCF GESP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再进行报名。报名流程登录CCF GESP官网首页https://gesp.ccf.org.cn/→点击“报名考试”→“登录”→认证报名(按要求填写相关报名信息、选择考点)→核对报名信息并提交→交费→等待审核通过→等待分配考场→认证前5个工作日开始打印准考证→参加认证考试。【操作示例】第一步:点击认证报名第二步:勾选团体,输入团体识别码1362b第三步:依次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缴费。认证安排及收费费用报名须知 1 .请广大考生详细阅读GESP官网《GESP考试组织流程及规则》,充分了解报名及考试各项规则和注意事项后,开始报名缴费。(报名缴费之后,进行审核) 2 .请准确如实填写考生各项报名信息,按要求正确上传考生一寸免冠证件照(蓝底、红底、白底均可),无效信息将影响其参加认证。 3 .GESP部分高校考点有进校登记、指定校门或停车政策,具体以报名截止后,CCF GESP考点发出的短信或邮件为准。疑问接单扫码关注“CCF GESP”微信公众号点击“GESP小助手”将问题以文字方式留言即可得到回复综合来源:CCF GESP官网

IOI 2025收官!中国队获世界冠军,全员夺金!

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5)于7月27日至8月3日在玻利维亚苏克雷举行。 经过两个比赛日的激烈角逐,本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出炉:中国队四名选手全员获得金牌团体第一,其中镇海中学的刘恒熙夺得世界第一的好成绩。从赛后的排行榜来看,中国国家队的成绩均位于金牌区,其中刘恒熙 (宁波市镇海中学)获得冠军、范斯喆(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获得季军、陈昕阳(杭州第二中学)获得第 5 名、刘海峰(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获得第 8 名。中国台湾队的选手 Heng Liao、Tzu Chiao Yen、Wei Wei、Po-Ting Li 分获并列 28 名、46 名、48 名、并列 320 名。中国香港队的选手 Yi Fung LU、Lok Yin SIU、Ting Wai LO、Tsz Chai Berton CHOY 分获 73 名、82 名、93 名、125 名。中国澳门队的选手 Pok Hong Lamn、Hang Chi Ng、Ziyan Wang、Chi Him Kuan 分获 135 名、210 名、237 名、246 名。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竞赛意在发掘和鼓励对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促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科学后备人才友好交流。首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于 1989 年在保加利亚举办。此后的 37 年中,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二大国际性学科赛事。在往届赛事中,中国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IOI 2024中国队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IOI 2023中国队获得4枚金牌,并以绝对优势取得团体第一名!IOI 2022中国队以双满分包揽金牌前四,续写辉煌!IOI 2021中国队全金包揽国际前四,创历史最佳成绩!IOI 2020中国队全体夺金,前七独占四席!本次第37届赛事活动共吸引了来自 90 多个国家与地区代表队的约 600 多名青少年与陪同访客参与。本届IOI竞赛包含两场比赛,每场比赛中,选手都要在5小时内独立完成3道题,两天总共6道,每道题占100分,满分600分。获奖按照总分排序,设有金牌、银牌、铜牌奖项,金牌比例为参赛选手的10%,银牌为20%,铜牌为30%。一期回顾下比赛全程:周三(7 月 30 日)第一个比赛日:刘恒熙就以惊艳全场的表现,成为了当天唯一一位完成所有题目(AK)获得满分的选手!当天比赛结束后,选手与领队们于下午及次日,走访了苏克雷著名的拉格洛列塔城堡,在领略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参与了多项轻松愉快的交流活动。周五第二个比赛日:经过 5 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二试比赛宣告结束,第 37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5)的比赛环节正式告一段落,选手的排名基本确定。周六闭幕式:选手们共同庆祝赛事的圆满落幕。第一试赛题如下:原版赛题如下:

AILD智能设计大赛「线上决赛」和「线下邀请赛」Q&A来了,还有邀请赛回执操作指南

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AILD智能设计类项目决赛    时间:2025年8月15日-17日(15日报道,16-17日比赛)地点: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地址:浙江省同乡镇乌镇云享路1号)1线上决赛及线下邀请赛的Q&AQ1:为什么设置线下邀请赛?A1:大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办赛理念设置有线上和线下项目。为了在线下决赛现场体现线上项目的代表性,展示线上项目的专业性,给予线上项目选手集中展示的机会,全国组委会筛选了四个线上项目在线上决赛后增设线下邀请赛。注意:所有线上项目都有线上决赛,其中四个线上项目增设了线下邀请赛。Q2:哪些项目设有线下邀请赛?A2:设置线下邀请赛的项目是 A1:AIGC技术应用、B1:Python智能应用编程、B3:宜居行星、B4:信息科技算法。Q3:线下邀请赛面向哪些人员?A3:线下邀请赛受邀人员均为A1、B1、B3、B4四个项目晋级全国决赛的选手。Q4:线下邀请赛的时间和地点?A4:日期:2025年8月15日—17日(15日报道,16日~17日比赛)地点: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地址:浙江省同乡镇乌镇云享路1号)线下邀请赛各项目具体赛事时间,请参照官网《2024-2025学年AILD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秩序册》。Q5:线下邀请赛和线上决赛是什么关系?是否必须参加?A5:线上决赛为必选赛事,线下邀请赛为可选赛事。线下邀请赛是独立于决赛的活动,不影响线上决赛成绩。是否参加由选手自行决定。Q6:是所有决赛选手都能参加吗?A6:线下邀请赛只面向入围A1/B1/B3/B4项目决赛的参赛选手。Q7:线下邀请赛的比赛内容是否和线上决赛相同?A7:线下邀请赛为独立赛事,与线上决赛内容不同,具体内容请参照大赛官网“赛项规则”栏目对应的“线下邀请赛-赛项规则”。Q8:如何确认是否参加线下邀请赛?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A8:登录大赛官网(aild.caa.org.cn)→ 进入“大赛报名系统”→ 选择“线下邀请赛回执”选项→ 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 确认回执。Q9:线下邀请赛回执填写时间?A9:2025年7月26日—8月5日。逾期不填写线下邀请赛回执的视为放弃线下邀请赛资格。Q10:如果错过回执确认截止时间(8月5日24:00),还能补报名吗?A10: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无法补报,视为自动放弃资格。请务必提前操作!Q11:确认回执时是否需要提交额外材料?A11:计划参与线下邀请赛的选手需自行购买覆盖比赛日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单信息将在报名页面展示),并按要求提交保单材料用于审核。如未提交,或材料不完整、不清晰,将无法通过审核,选手将不得参赛。Q12:确认参加线下邀请赛后,是否会收到正式通知或参赛凭证?A12:是的,通过审核的选手,可于8月6日-14日间自行下载打印准赛证。Q13:确认参加线下邀请赛后,是否可以修改或撤销?A13:回执提交后原则上不可更改。如确需调整(如因突发情况无法参赛),需尽快联系组委会协商。Q14:线下邀请赛是否有差旅或住宿支持?是否需要自费?A14:领队、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及家长的交通、食宿等事宜须提前自行安排、费用自理,并自行为参赛选手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覆盖比赛日期),未购买的选手不得入场参赛。Q15:线下邀请赛是否需要提前报到?A15:务必在线下邀请赛前一日报到,不接受比赛当天报到。报到时凭身份证件(户口本、护照等能证明选手身份的证件)和清晰打印的准赛证报到,领取线下邀请赛参赛选手胸卡。Q16:线下邀请赛是否有单独证书?A16:是的,线下邀请赛将根据各项目规则评选,按成绩评定为冠军、亚军、季军三个等级,比例为2:3:5。Q17:如果对线下邀请赛规则有疑问,如何联系组委会?A17:可通过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咨询,或关注官方通知。联系电话:邓老师18618174648 黄老师010-82362620联系邮箱:aild@caa.org.cn2线下决赛和线下邀请赛回执操作指南操作制作说明(视频版)决赛回执操作指南(文字版)1.访问官网:打开官方网站,进入主页:aild.caa.org.cn2.点击【注册报名】:在主页上找到并点击【注册报名】按钮。常见误区:请注意不要进入“结果查询”页面3.登录报名系统:进入登录页面。指导教师请使用同一报名注册账号进行登录。常见误区:选手监护人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登录后不显示团队信息,请务必使用报名时的指导教师的账号(手机号或邮箱)进行登录!4.参与线下决赛的选手请点击【决赛回执】:登录成功后,选择【决赛回执】功能。参与线下邀请赛的选手请点击【邀请赛回执】:登录成功后,选择【邀请赛回执】功能。5.确认个人信息:参赛选手需仔细核对个人参赛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注意:如在核实过程中发现个人信息有误,请发送”个人信息修改申请“至大赛邮箱aild@caa.org.cn。内容需包含参赛ID、参赛项目、参赛组别、错误内容及所须更改内容。若需修改选手姓名,须附上选手有效身份证件图片以供核实。6.添加陪同人员:点击【陪同人员】—【添加人员】,填写陪同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7.阅读并同意相关文件:参赛选手和监护人需详细阅读《参赛承诺书》和《安全责任书》,并在确认无误后,勾选【经本人核实,得到全体参赛选手及监护人同意】。8.上传保险单证明:请上传包含比赛日期的保险单证明,确保信息齐全。9.确认提交:点击【确定】后,页面将显示【审核中】,表示提交已成功。10.准赛证下载: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所有参赛选手可在8月6日——8月15日期间,登录系统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赛证。【特别说明】如果团队赛中有选手无法参赛,且无法提交保险单,请在该选手对应的回执文件中提交一张空白纸,注明“本选手弃赛”作为补充说明。附:全国决赛的通知

关注丨江苏无锡:探索增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副校长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无锡教育立足区域特色,谋划打造“AI+教育”先锋城市。AI生成图片1.开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程。形成小学“基础必修”、初中“兴趣选修”、高中“发展专修”的贯通式AI课程图谱。如滨湖区立人小学把课堂搬进芯片开发车间、新吴区与半导体企业合作开发“AI算法”课程,实现从感知体验到实践创新的梯度培养。2.产教融合。整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在市少年宫建设中心实验室和线上学习中心,打造脑机接口、生成式AI等体验区。全市各中小学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建成100多个节点实验室。3.探索增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副校长。邀请在锡高校企业AI人才组建500人智库;建设人工智能“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2000名工程师结对中小学授课教学;丰富科学副校长范畴,探索增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副校长。4.运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师素养。1)运用AI技术实时采集教师研训多维度数据,刻画教师发展画像,建立了教师发展轨迹数字档案,捕捉实践应用反馈数据超15万条;2)运用AI智能分析教师发展画像,剖析各学科教师专业背景、教学需求、职业发展等要素,识别教师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需求。如发现31%的小学数学教师解题思路拓展教学能力不足,25%的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方法欠佳等问题,为精准定位研训群体、精准滴灌研训内容奠定基础;3)借助AI动态更新教师画像和评估研训效果,捕捉研训难题。以“学科选学”研培项目为例,运用智能工具发现部分教师远程培训互动参与率仅为68%,据此提供改进方案,给出调优师资、增加互动环节等改进意见,推送定制化研训内容,将远程培训互动参与率提升到90%。5.上线数字人小锡老师。用AI全方位解读政策,搭建无锡教育专属AI大模型,预设高频问题自动回复,开通以来“小锡老师”会话近15万人次,自助解决率达60%。来源:人民教育作者:宋新春(无锡市教育局局长)

50人保送清北!第42届全国信奥竞赛(NOI 2025)成绩出炉!

今天下午,由CCF主办、绍兴一中教育集团绍兴龙山书院承办的第4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5)圆满闭幕。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竞赛之一,NOI 2025有来自全国32个省份的522名选手参赛,其中338名正式选手,正式选手的获奖率85%。最终成绩出炉,50人获得金牌,金牌线571分,较去年显著提升;152人获得银牌,银牌分数线410分。85人获得铜牌,铜牌线320分。其中,50名金牌选手将直接入选国家集训队,并有机会保送至清华、北大。今年全国最高分被初中选手王茂骅取得,得分679分,计入非正式选手。正式选手第一名由去年已经入选过一次国家集训队的镇海中学刘恒熙同学取得,得分650。今年的NOI最佳女选手奖则被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的何婉滢取得。获奖名单如下:  NOI 2025金牌获奖名单    NOI 2025银牌获奖名单    NOI 2025铜牌获奖名单  从区域来看,本次国集(金牌)选手来自15个省,较去年增加3个。人数较多的省份为:广东10人,浙江7人,重庆6人,北京和江苏5人。从学校上看,本次国集(金牌)选手来自40所学校。人数较多的学校有:南京市第一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各3人,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杭州第二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均为2人。2026年,第4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6)将在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