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政策汇总,带你关注国家对“未来教育”的布局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早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储备,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推动各领域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几年,国家不断推出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等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方便大家对当前的编程教育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盘点一下近期关于编程教育相关的政策动向,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当前编程教育的形式。01全国编程教育相关政策2023.06教育部办公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文件指出:要有组织地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其中指出:持续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科普教育专栏,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命科学等科技前沿领域,建设一批优质线上科普教育资源。加强教学装备配备和使用。遴选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基地。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306/t20230601_1062380.html2023.05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健全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科学教育标准。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修订完善工作,凸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化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统筹规划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并注重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305/t20230529_1061838.html2023.01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教育方面,《方案》提出:研制交互、教学、竞赛等教育机器人产品及编程系统,分类建设机器人服务平台。加大机器人教育引导,完善各级院校机器人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针对教学、实训、竞赛等场景开发更多功能和配套课程内容。全文详见: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3/art_c2a9bacca5114e42b5e16ed5277923a8.html2022.12教育部等四部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2022年12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2〕4号)精神,确定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44项竞赛活动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203/t20220314_607247.html2022.0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其中提到“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建立科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配备和科学类教材编用,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在此背景下,面向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作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开展科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文详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2022.05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设为独立科目,信息科技课程正式纳入义务教育!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对什么是计算思维给出明确定义: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2021.05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设为独立科目,信息科技课程正式纳入义务教育!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对什么是计算思维给出明确定义: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2021.04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师队伍治理能力,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文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104/t20210423_527853.html01部分省市级编程教育相关政策北京市2020.12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信息技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其中指出: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用于学生初中毕业认定和学校自主招生。全文详见:https://www.zgkao.com/Fup/document/202012/12-25_153937-10092.pdf福建省2021.0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 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在“推动数字时代的教育创新”部分提出: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培育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试点学校。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深化“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全文详见:http://zfgb.fujian.gov.cn/94532021.08厦门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3116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答复市社科联关于《推动厦门岛外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第20213116号)提出的有益建议。在措施与成效中,提及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包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施“人工智能进百校”项目,在全市100所中小学建设186个人工智能实验室,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020年在全省率先将信息技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增加信息技术无纸化上机考试科目。并提出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加强教研工作和教学资源建设,深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全文详见:https://edu.xm.gov.cn/xxgk/zfxxgk/zfxxgkml/taya/202108/t20210826_2577077.htm

怀进鹏:建议把数字化作为突破口,引领教育变革

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期间,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和教育部长会议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发言。高级别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推进全球教育变革行动的决定。作为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怀进鹏结合中国经验提出建议,指出全球教育变革应抓住三个关键。一是投入。投入是推动教育变革的物质基础,中国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作为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有力保障了教育改革发展。建议加大力度推动各国优先投入教育,推动教育变革。二是引领。数字化绿色化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了全球最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取得显著成绩。建议把数字化作为突破口,引领教育变革。三是教师。教师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动力,中国倡导教育家精神,建立了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培训体系和教研体系,持续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发展水平。建议支持会员国教师能力合作网络建设。教育部长会议以“和平教育”为主题,全球50多个国家教育部长级代表出席会议。怀进鹏提出,要以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为每个人的幸福与世界和平奠定坚实基础。要以人为本促进优质发展,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能力。要以开放促进民心相通,以教育交流合作消除隔阂、增进理解与团结。他介绍,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现了受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保障了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为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历来传承和平文化,以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力发展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的高等教育;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支持教科文组织在华设立STEM教育一类中心。他表示,对话、理解和团结是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教科文组织大家庭的共同责任。希望各国携手努力,让全世界的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成长。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是全球教育合作领导机制。本次会上,怀进鹏继续担任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华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

当地时间11月9日,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教育委员会审议了该决议,会员国争相发言,创下大会单项议题发言国数量纪录。各国感谢中国关于在上海设立一类中心的建议,认为这是对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对于全球应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快实现教育2030目标十分关键。各国赞赏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所做工作,支持关于在上海建立中心的决议草案。随后,会议主席宣布决议通过,会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各国代表纷纷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代表团团长、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议通过决议后的发言中表示,教科文组织的这一决议体现了会员国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团结合作的崇高精神,新研究所的设立对于提升教科文组织在相关领域领导力、实现本组织宗旨使命、应对当前复杂挑战、推动全球教育变革将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赞赏教科文组织秘书处的重视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感谢为中心设立提供智慧和帮助的所有国家、机构和人士。中国将认真履行承诺,全力配合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落实好本次大会决议,支持秘书处做好研究所的各项筹备工作,推动研究所早日建成运行。委员会的决议标志着本组织推进STEM教育工作的新起点,新的研究所必将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推动STEM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发言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系教科文组织组成部分,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幼儿到成人各个阶段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全民教育,发挥STEM教育领域信息交流中心、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能力建设中心的作用,服务教科文组织战略和会员国需求,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文章来源:微言教育

专家热议: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日前,围绕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特别邀请了数字化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一线教育实践者,就《行动方案》中提出的“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话题进行对话,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建言献策。详情一起来看——访谈嘉宾李 森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王 陆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石义琦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 静 课程教材研究所政策研究与宣传中心博士王 跃 内蒙古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主持人李泽林 课程教材研究所政策研究与宣传中心教授褚清源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以数字化推进教学创新要关注什么Q主持人:教育部印发的《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李森:随着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资源的获取、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的先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扎根中国大地探索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教师要树立数字思维,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握好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找准人才自主培养的“切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要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教学观念创新。实现教学转型,思维转变是前提。为适应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要转变分数至上、考试主义的教学思维,着眼于未来,从战略的角度,以开放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升,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学内容创新。内容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之间应持续推进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示范工作,通过“智慧校园”、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建立帮扶和合作关系。通过教育和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形成“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以差异化的教育推动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三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用对方法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方式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索型”。教师要善用数字思维,推进教学与技术兼容创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握好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找准人才自主培养的“切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学环境创新。优化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为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教室,对现有多媒体教育进行智慧升级,营造环境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合作学习。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丰富教师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应鼓励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创建多样化学习环境,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合作项目与远程实验室等方式,激发人才协作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力。五是丰富人才评价标准,推动教学评价创新。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应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发展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教学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教学评价思维可从刚性的“教学评价管理”转变为柔性的“教学评价支持”。通过引入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利用在线测验等自动化评分系统,呈现更及时、准确、高效、全面的教学反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培养其主动参与评价过程的意识和能力。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Q主持人:刚才李森教授围绕《行动方案》中关于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这一话题,提出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教学变革与创新需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的变革,王教授有什么看法?王陆:数字化赋能教学带来了对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新认知。结合我们团队开展的数字化赋能教学实践研究,我认为需要搞清楚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这属于本体论问题。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是问题的衍生物。在数字化转型中,要从问题的类型、基于问题的回答方式、问题结构、师生对话深度和知识建构层级等多维度对教学进行数字刻画,从而获得教学的多维数据要素。二是“如何认识教学”。这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教学现象是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规律与本质的重要切入点。而数据是对事物现象的表征方式,通过数据可以获知事物的现象。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不仅是用于表征教学现象和提供教学改进的证据,还是使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从“二元对立”转变为“一体两面”融合的基础,从而形成新的数字时代的教学认识论。三是“怎样改进教学”。属于典型的方法论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经验范式,主要是凭借研究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等“拍脑袋”对教学如何改进作出判断。被命名为数据驱动型或数据密集型的科研范式也被称为第四代研究范式,是通过分析与挖掘各种数据并取得科学发现,统一于理论、实验和模拟,重构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循证科研范式,由此也改革了数字时代的教学研究方法论。我们团队与中小学教师构成研究共同体,依据算法分析所产生的新知识发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种证据,循证产生新的教学改进方案,提升对真实课堂改进的能力,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数字赋能教学中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有效支持了大数据循证的教师改变,推动了从数据展示到知识标识,从技术热点到技术与教师智慧经验耦合的深化发展,在大数据价值挖掘的抽象原理与具体操作之间搭建起转化的桥梁,助力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Q主持人:刚才两位专家谈到了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的变革,那么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这种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方式在哪些方面产生了突破?石义琦:传统的教学,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学科、教材、课堂,紧紧围绕本学科知识进行教与评,即传统教学的“五唯”问题,那么数字教学如何破“五唯”?一是突破学科边界,实现跨学科育人方式转型。深圳市南山区从2017年开始推行“信息技术支撑下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即基于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或小主题,利用跨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式学习。二是突破教材束缚,结束“一本书”的时代。南山区从2001年开始探索“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提出“211课堂”和“111课堂”,即每节课至少要设计10分钟学生拓展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教材配套的优质拓展资源,以及分享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实现“选择学习”。三是突破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南山区从2014年开始研究“区域泛在学习”,即“4A”学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手段、获取任何资源开展学习。也就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打破时空局限,让教学设计与学习内容走出封闭的课堂,关注教学全过程,即“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四是突破主体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教师都安排了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认知与内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给学生一方快乐成长的沃土,改变知识的来源与评价的单向性。五是突破评价体系,让学生自信地幸福成长。通过数字工具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大数据,突破唯知识的考核机制,实现能力与知识融合的考核方式,即“过程数据+智能化”。以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促进课程教学创新Q主持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何加大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王静: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还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新的教育不均衡问题。为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研发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同时做好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审核与管理。根据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提供适配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数据库。同时要深入挖掘对网络教育平台的探索,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丰富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汇集适应区域教育发展的优质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由传统教育教学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多种形式的数字课程资源进行规划与组织,形成资源综合体,应用于教学的全流程,支持多层次学习行为的发生。三是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虽然数字化课程教材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和技能差距可能导致新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所以要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培训提升等方式,确保数字化教材能够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薄弱地区的扶持,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与工具,创设更为生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将为教育大数据的实践、学习分析的开展提供基础,是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Q主持人: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入,有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除此之外,数字教育资源的引入可以打破时空的边界,助力农村薄弱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经验,请王跃校长谈谈学校的做法。王跃: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积极响应,通过“城乡协同 结对共建”等活动,精准帮扶,辐射全市农村薄弱学校,逐步缩减了城乡教育差距。康巴什区第三小学是鄂尔多斯市最早一批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共建的学校之一。如何能够为农村薄弱学校带来更多的帮助与指导?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的结对共建提供了思路。优质课堂案例借助网络从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传递到其他学校,为结对共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教研示范案例。网际交互教室的启用实现了跨地域同步教学的及时互动,让更多教师享受到网际交互教室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教师带来了希望。为实现多学科优质教育共享,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在语数英三科同步教学的基础上,将美术、音乐学科纳入同步教学。截至目前,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依托网际交互教室已实现与结对共建学校同步教学110余节次,真正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未来,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将继续坚持为周边农村薄弱学校输送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主持人:5位专家从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行动方案》,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协商议政

9月22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他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王沪宁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做深做细议政建言、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工作。要聚焦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中小学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助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研队伍,助推完善中小学教研保障机制。要持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宣传,宣传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成就,讲好人民教育家的生动故事,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全国政协委员郑富芝、张志勇、孟晖、蓝绍敏、洪伟、马景林、潘惠丽、王成斌、王定华和专家叶文梓等发言。大家认为,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特色、优势和重要支撑,要明确教研工作职能定位,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加强农村教研体系建设。要抓好教研自身改革,把握教研服务方向,聚焦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推动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贯通培养使用。要推动教研资源共享和教研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巴特尔、邵鸿、陈武、王东峰、蒋作君、秦博勇、朱永新出席会议。教育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同志参与协商交流。

IOI 2023中国队喜获四金

第3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IOI  2023)于8月28日至9月4日在匈牙利举行。本次竞赛共有来自90支国家和地区代表队的351名选手参加。中国队经过三年线上参赛后重新踏上主赛场,与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线下同场竞技,比拼智慧、交流经验。本届IOI共产生金牌30枚、银牌58枚、铜牌90枚,中国队四位选手经过不懈努力,在两试中均发挥稳定,最终获得4枚金牌,并以绝对优势取得团体第一名。其中,许庭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总分580分获得金牌第1名,程思元(南京外国语学校)获得金牌第2名,戚朗瑞(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获得金牌第6名,刘一平(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获得金牌第8名。担任IOI 2023中国队领队的是NOI科学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蒋婷婷博士,副领队由NOI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韩文弢博士担任。NOl主席杜子德教授,NOI科学委员会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尹宝林教授和清华大学王宏博士, NOI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启阳博士作为观察员全程参加了本次竞赛。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资源交流处项目主管曹艳磊先生随团参加本届赛事。IOI 2023中国队领队、副领队及NOI科学委员会的专家们在今年初队伍成立后就开始组织队员们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于出征前在京组织队员们按照正式比赛时间进行了两场赛前训练,帮助队员提前适应时差,为正式比赛热身。在本届国家队的训练期间,选手所在学校以及指导教师提供了大力支持,为IOI 2023中国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由CCF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NOI)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建立了卓越的组织体系和优秀的全国教练队伍,拥有了广泛的学生基础。CCF坚持培养学生的编程和算法能力、价值观、沟通和表达等多方面素质,据此选拔出的国家队选手在IOI 2023赛场内外均表现优异,得到了其他参赛队伍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