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中科大少年班全国招生政策-信息学省一加10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少年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的长期成功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少年班(第四十八期)及创新试点班招生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面向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世界级顶尖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一、领导与监督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并在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由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二、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1、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优异,数理基础有特长,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事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中学生。2、原则上为高二年级,少年班面向200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考生,少年班“创新试点班”面向200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考生;少数特别优秀的高一年级及以下的学生可破格选拔。三、招生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录取的考生由我校少年班学院统一管理,二年级起,结合学业特长和兴趣志向,引导其在我校各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和强基专业任选修读。四、报名办法1、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在网上报名系统里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各项报名信息,确定无误后再提交,并打印申请表,考生本人及法定监护人须在纸质版申请表上签字(如不签字,视为无效申请表)。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s://admission.ustc.edu.cn考生可以自主报名或由中学推荐,中学推荐的考生须由中学在申请材料上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校章。考生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将申请表、中学推荐表、户口本复印件(考生本人页)、考生本人身份证的正反面复印件、学历信息(学籍中学、就读中学及所在年级)、高中阶段成绩单(包括主要科目成绩、总分成绩、总分班级及年级排名)、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一起装订成册,于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邮政EMS寄至我校招生办公室。考生邮寄的所有报名材料,由我校统一留存,不再退还。邮寄地址如下:收件人:招生办公室收件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本科招生办公室收件人电话:0551-63602553、63602563邮编:2300262、材料评审及缴费根据考生的报名材料,结合考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素养、学科特长、学业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的考生须于规定时间内登录我校网上缴费系统支付报名费用120元整(皖价费[2009]60号)。网上缴费系统:https://cwjf.ustc.edu.cn/payment/五、选拔程序1、入围考试材料评审通过的考生须参加入围考试,科目为数学、物理,重点考察相关学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及以上的,入围考试成绩加10分。上述考生应于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竞赛获奖证明,具体办法另行通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获奖证明或提交获奖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加分。考生同时获得多个符合条件的奖项,不可累计加分。我校根据入围考试成绩,分别划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围考试分数线,确定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名单。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家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参加入围考试并通过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可直接通过入围考试。2、少年创新科学营我校为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组织少年创新科学营,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科学营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开展科学前沿报告及生涯导航讲座,进行数理基础知识测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形式为笔试,通过测试者进入第二阶段;(2)第二阶段:开设短期大学先修课程,组织科学与社会研讨,安排学习能力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非智力因素测试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我校根据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的录取资格档次分为A档、B档和C档。通过入围考试的少年班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我校根据上述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家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我校根据上述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3、报名及参加高考我校为所有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制作高考报名证(入选资格证书),考生凭高考报名证(入选资格证书),根据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有关要求办理高考补报名,具体办法另行通知,并按照要求参加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我校对考生的高考科类要求如下: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须选考物理、化学,其他科目不限;其他省份:理工类。考生高考试卷由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评阅并向我校提供成绩,考生所有的相关成绩仅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选拔使用,若考生未被录取,成绩不记入考生相关记录。4、录取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资格档次的要求,且按规定完成确认程序后,即选入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可由我校单独录取。A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B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我校2024年本科批次投档分数线下40分且在当地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之上(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C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我校2024年本科批次投档分数线且在当地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之上(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在不超过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择优选入。入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考生,参加我校少年创新科学营,成为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的,无需参加高考,经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可选入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六、重要日程1、网上报名:2024年1月3日—1月19日2、接收材料:2024年1月22日(含)前3、公布材料评审结果:2024年2月2日(含)前4、网上缴费:2024年2月6日(含)前5、入围考试:2024年春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6、少年创新科学营:2024年春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7、录取资格确认:2024年6月底七、培养特色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培养。1、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筑牢少年班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坚持弘扬“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传统,夯实数理基础,持续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聘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深入实施“一生一方案”培养计划。3、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为少年班学生创造一流科研条件、配备一流科学家导师,强化学术训练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开设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英才班,与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尖端科技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并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开展少年班学生本硕博衔接培养。八、其他事项1、考生应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重要通知,并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看报名进度和结果。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不招收高三应届毕业生。根据教育部规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的考生不得作为应届毕业生录取到其他高等院校。其余高考各有关环节,须与普通高考考生一样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执行。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依法做到招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招生办法、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等信息,全程接受纪检监察机构及社会监督,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4、对于在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报名过程中有报名材料弄虚作假,或在选拔测试过程中有违规作弊等行为的考生,将取消其在我校各类招生考试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所在省份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在新生入学资格审查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并记入考试诚信档案。5、如遇不可抗力,我校入围考试、少年创新科学营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6、未尽事宜,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执行。7、本招生办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九、联系方式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邮编:230026电话:0551-63602553、63602563、63602559、63602779电子邮件:zsb@ustc.edu.cn十、重要通知发布渠道本科招生网:https://zsb.ustc.edu.cn/微信公众号:ustczsb网上报名系统:https://admission.ustc.edu.cn网上缴费系统:https://cwjf.ustc.edu.cn/payment/

教育部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推荐工作

为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决定分三批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近日就开展首批推荐工作发布通知。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通知》全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要求,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决定分三批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现就开展首批推荐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切实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二、重点任务(一)实验区工作任务1.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加强科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科研、装备、督导等多方面力量,探索机制运行的有效方式和内容,形成横纵贯通、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2.加强科学教育发展统筹规划。聚焦课程、教学、师资、考评、资源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破解保障难题,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募集、企业赞助等拓宽资金来源;探索破解师资难题,通过落实岗位编制、激励机制、教研培训等建强教师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组织专家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导师,形成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支撑。3.推进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中心)和科技高中建设。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指依托专门建设的科技展厅与相关展品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教育服务的公共场所)、科技企业类(指企业依托自身科技成果、研发资源、生产设施、产品等建设的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教育的场所)、“三农”类场所(指依托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农业教育科研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教育服务的场所)、自然资源类场所(指利用动植物、生态、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教育服务的园区和场所)及特色产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或科学教育中心、联合创新中心等),在课后、节假日、寒暑假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课题、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探索建设科技高中和科技校园,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加强大学和高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形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4.实施科学教育提质计划。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重点难点,探索区域科学教育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特色学校、名师队伍和优质课程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实验能力考查,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探索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加强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形成校内科学育人的系统方案。5.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学校+科学教育场馆(基地)共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城乡科学教育联盟”等创新模式,建立校内外常态联动机制。率先落实“少年科学院”“‘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二)实验校工作任务1.建立科学教育统筹保障体系。成立学校科学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有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和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类课程教师,持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活动园等,配齐配好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源等,为科学教育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撑。2.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立足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加强综合课程开发,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创新课程实施机制,开好必修课和选修课,打破固定的班级、学科和课时安排,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3.强化实验探究教学。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制作科学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手册,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求,增加实验课比例,规范实验安全管理。针对不同学段精心设计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4.拓展科学活动资源。广泛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与具有科学教育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等)建立常态合作,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活动。5.实施学生多元评价。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探索改革评价方法,形成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评价办法。重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实验、探究实践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三、申报推荐(一)申报要求1.实验区申报要求(1)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2)能够提供经费保障,有效支撑区域科学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3)区域内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科学类课程,组织好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具有满足学生课内、课外开展科学教育的实验室、新型科创空间等。(4)教师队伍与教研队伍基础较好,大部分学校设有科学副校长,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学教育成果显著。(5)能够有效动员、汇聚各行各业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有力推动区域内有关场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基地,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6)能够建立科学教育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单位、机构或个人制定具体的激励举措。2.实验校申报要求(1)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设有科学副校长,能够不断健全教学部门牵头,教育技术装备、财务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2)具有可持续的科学教育经费投入计划。(3)科学教育基础较为扎实,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使用审定教材,可以满足实验室和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具有一定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4)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勇于开拓创新,科学教育成果显著。(5)能够联合校外资源与力量,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方面走在前列。(6)能够建立科学教育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教师有相应的激励举措。(二)推荐程序按照县级或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确认的程序进行。1.自主申报。实验区原则上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申报,具备较强统筹能力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申报,鼓励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积极申报,申报工作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实验校可以学校为单位单独申报,也鼓励学校作为主体单位与合作较为紧密的科技馆、青少年宫、高校、产业园区等单位联合申报。申报单位自主申请并填写申报表(见附件1、2),按程序逐级统一报送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省级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单位材料进行审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定推荐对象,向教育部提出推荐意见和后续拟给予的具体支持措施。各省份推荐实验区不超过5个、实验校不超过40所,名单在省内公示。组织工作过程中,坚持实验区和实验校不交叉、各类型区域和中小学校广覆盖原则,统筹兼顾,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3.审核确定。教育部成立专家组,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材料进行把关,确定公布100个左右实验区、1000个左右实验校名单。四、组织实施(一)统筹保障。教育部负责实验区、实验校的整体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本省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工作统筹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在政策、经费、师资和资源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二)过程管理。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实验区、实验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研制推进科学教育的工作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省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加强过程指导,强化跟踪问效,定期组织研讨交流,认真总结凝练经验。教育部将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指导,推广改革成果。(三)建设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底组织开展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成果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将依托专家团队开展调研指导和工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实验名单进行动态调整。五、有关要求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23年12月20日前将工作联络人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等发送至ywgl@moe.edu.cn;于2024年1月19日前,将推荐的实验区和实验校申报材料加盖公章后报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同时提供电子文本。联系电话:010-6609226466092271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100816。附件:1.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申报表2.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申报表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12月11日文章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2023中国教育数字化十大事件

2023年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年,技术与教育双向奔赴进程加速,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与数字化思维发展成效突出,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团队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教育数字化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梳理总结出“2023中国教育数字化十大事件”(以时间为序)。同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教授与李玉顺教授一起,对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与大家一起见证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轨迹。1  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举办2月13日至14日,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李玉顺:大会发布了智慧教育蓝皮书、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和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等,深度呈现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提出凝聚教育变革共识,深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提升数字教育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构建开放共享、平等互利、健康安全的全球数字教育生态。大会加速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并服务全球数字教育生态发展、传播中国经验与智慧,推动数字教育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发展。郭炯:数字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共同命题,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思考教育环境、数字资源、人员素养、教育治理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共同构建、描绘人类教育发展的新愿景、新形态。面向教育未来,中国教育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构建人类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道,共同推动教育变革发展。2《教师数字素养》正式发布为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并于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李玉顺:在积极探索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自然融合的教育生态过程中,教育创新需求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标准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育机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指导,也为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开展监测评价提供了依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增强教育数字转型关键软实力,是我国深入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郭炯: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变革发展的关键力量,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亟须明确的核心内容。标准的编制与发布,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为教师的培育培训、专业发展、能力评估等提供框架支撑,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师队伍建设、院校师范生培养等提供了有力支持。3《教育基础数据》等三项教育行业标准发布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发布《教育基础数据》《教育系统人员基础数据》《中小学校基础数据》等三项教育行业标准,为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提供了支持。李玉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结构优化、协同集约、安全可靠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益发重要,并呈现出建构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构建万物智联智能教育生态圈、实现教育管理向一体化转变等新特征。该系列标准的发布,将加强教育数字化领域标准观念形成,并服务上述特征进程,建构开放联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基础环境,打造开放、包容、有韧性的数字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更高水平发展。郭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落地与实施,亟须打通各类教育数字资源、教育业务流程等相关数据,为开展数据驱动的教育变革提供支撑。三项教育行业标准的发布,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数据标准规范,为教育相关系统、平台、工具、应用等提供了底层标准,为打破教育数据孤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数据互联互通、发掘和释放数据要素的教育赋能等提供支撑。4 教育部印发相关文件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5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广泛应用,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李玉顺:该行动方案以课程、教学、科学素养、评价、新型教师研修发展为主线,贯穿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创新,推动素养型课堂发展,并从课程视角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倡导立足数字化赋能,面向课程实施能力发展和教研支撑能力提升,提出总结提炼各地有益经验,加速数字资源、教学流程、学习活动等要素创新与重组,服务智能时代知识创新和素养发展。郭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发布与实施,需要培育开放教育生态,促进人技融合,形成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新范式。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融合应用,不仅仅是优化教学开展的工具,更是变革教育生态的内生变量。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有效借助数字技术,充分挖掘其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育评价的赋能作用,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变革,推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5“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6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该奖项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李玉顺:该奖项是在“利用公共平台确保包容性地获取数字教育内容”主题评选中获得的,表明我国在促进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数字内容可及性、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能力,促进教育领域普遍连通性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面向未来,服务21世纪学习发展,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发展,有利于形成基础能力支撑下的数字教育全新生态,持续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实践前沿。郭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发展。面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汇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迭代优化平台功能,推动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助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构建。6 中办、国办印发有关文件提出,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李玉顺:数字技术是打破地域限制、缩小校际差别、实现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有效抓手。文件提出大力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校际均衡发展,系统全面推进平台联通、资源汇聚、服务创新,数字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新发展。郭炯:数字资源是支撑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的重要举措。数字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汇聚释放优质教育资源价值,后续推进过程中需不断迭代更新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与学需求,实现资源服务体系的常态化融合应用,以数字资源赋能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7 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召开 6月19日至20日,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大会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话题,总结教育数字化工作成效,部署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任务。李玉顺:会议遴选了来自国内代表性区域、高校、职校及优秀企业的实践案例,总结教育数字化过往经验,并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审视教育数字化战略意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支撑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明确教育数字化未来方向,持续深化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现数字思维引领的价值转型,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形成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机制。郭炯: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持续发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的召开,重申了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战略意义,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师生数字素养、教育数字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经验的交流分享,并成立了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8   三部门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管理应用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推动学籍管理、课后服务、控辍保学子系统全面应用,完善党建德育、校园安全、阳光招生、电子毕业证、集团化办学等子系统,加快推进实际应用,着力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效能。”李玉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治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有效利用智能技术开发高效能办公应用,建构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助力教育管理服务全程线上实施,支持全流程、全业务线上开展,加速教育管理数字化,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当前,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管理需要关注数据互联共融、数字化产品监管、数字伦理等多个方面。郭炯: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需要优化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效率、效益。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将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应用于教育管理全过程,优化教育决策与教育服务方式,推动教育管理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支撑教育决策科学化、教育管理精准化、教育服务便捷化,助力教育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9    政协双周座谈会提出,推进教研数字化9月2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协商议政。会议提出,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推动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贯通培养使用。要推动教研资源共享和教研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李玉顺:伴随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改革进程,教研数字化日益呈现出创新活力,构建“大教研”文化,创新跨域跨层级协同教研机制,创造深度教研条件,引导教师全流程持续深度学习,推进教师在职在岗个性化发展,同时采取技术增强的多样化教研方式开展情景教研、实证教研和精准教研,正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性牵引力量。郭炯:教研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学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聚焦中小学教师资源融合应用、教学能力提升、学习评价变革等痛点难点问题,借助数字化技术按需组建跨校际教师研修共同体,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测评,提供精准教研资源服务,探索虚拟实训、智能研修等创新教研模式,打通教研与教学的衔接融合,推动教研成果的教学常态化应用,有利于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发展。10   两次会议聚焦数字化 助力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10月12日至13日,教育部与宁夏部区会商会议、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银川举行。6月,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教育部与甘肃省会商会议在兰州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两次会议并讲话。李玉顺: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进程的必然要求。当前,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了战略纵深性发展环境,应在平台赋能的“大应用”中释放群智协同、模式创新和体系变革力量,围绕区域教育发展难点与痛点,开展教育数字化引领性探索,加强新型教师队伍发展体系建构,建立数字学习服务与应用生态,持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融合贯通,为推进中西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郭炯:中西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中西部教育整体水平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内容。中西部教育发展需要充分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契机及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机遇,更新理念、变革方式、创新探索,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中西部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跨越,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教育强国的建设。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18日第9版 版名:信息化·智慧教育阅读原文

零基础也能冲刺信奥赛?升学新赛道,如何培养孩子才能脱颖而出?

信息学奥赛是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之一,主要考察以C++语言为载体的算法、编程能力,可以简单认为是奥数+程序设计竞赛。它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主要考察编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的赛事有:CSP-J/S→NOIP→NOI→IOI。近年来各地科技特长生政策的出台,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对信奥生的优惠政策!它是唯一一个可以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的特长生项目。因此,信奥赛在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中都可以为孩子助力。01信奥赛&发展规划小学阶段信息学的学习周期很长,一般来说,选手开始学习信息学的最佳阶段就是小学三、四年级。这个年龄段主要是了解编程,接触编程,为以后学习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待学生五六年级即可参加相应的比赛。比如CSP-J/S,比赛证书获取也能为升学提供一个政策加分;中学阶段科技特长生成为初升高新出路,CSP-J/S 三等奖及以上即可先于中考大军锁定好重点高中;高中阶段可以参加NOIP、NOI、IOI竞赛;省级奖项可以有资格参加多数重点大学的强基计划。获得NOI奖牌(金牌或银牌)的选手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当地学校录取分数线降低:部分省市NOIP普及组和提高组其它名次可以享受当地学校降低分数线录取。强基计划试点学校深造出国留学、申请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敲门砖。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02信奥赛&升学随着国家推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计划,对科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已下沉到小学、中学,北京各重点校,如人大附、北大附、十一学校、北师大实验、八十中、首师附、清华附等重点校都非常重视信奥牛娃的培养,目标校是这些学校的同学们,可以加入到信奥学习的赛道上来,通过信奥获奖的优异成绩冲刺牛校!北京有信息学奥赛特长可以报考的学校有32所,对信奥赛成绩有明确的要求。人大附招收信奥赛方向科技特长生03信奥赛&前景23年CSP-J/S北京初赛情况:据统计,2023年J组北京考区7614人,66分以上1570人,67分以上1480人,60分以上2155人;S组北京考区2926人,48.5分以上887人,45分以上1082人。北京发布的通知里,普通名额,是根据通过审批的考点的机位总数,划定北京市CSP-J及CSP-S第二轮统一晋级分数线。近三年北京各学校NOI获奖情况:21-23年NOI获奖情况从学校来看,北大附2021年总获奖4人,2022年获奖4人,2023年获奖5人,近三年总获奖13人,排名第一;人大附2021年总获奖3人,2022年获奖4人,2023年获奖5人,近三年总获奖12人,排名第二;十一学校2021年获奖2人,2022年获奖5人,2023年获奖3人,近三年总获奖10人,排名第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学奥赛是一个国家教育部认可的比赛,属于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无论是在初升高,还是高中升大学阶段,认可度和含金量都非常高!同时相对于其他竞赛,每年参加信息学竞赛的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拿很多家长都熟知的奥数来说,每年全国参加奥数的中小学生有数百万人,据民间统计,今年参加 CSP-J/S 初赛的选手一共才10万左右。但在总获奖人数上,信息学竞赛却是数学奥赛的1.4倍。并且由于各省份参赛人数上差异大,信息学竞赛在部分省份获奖率超数学联赛的十倍多。由于信息学并非传统学科,一般家长对此认知较晚,目前不少省份参赛人数还较少,也致使信息学竞赛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竞赛而言,竞争没那么激烈。由此可见,信息学奥赛还是一条“路宽、人少、位高”的路径。04哪些学生适合参加?对编程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支撑,那么不仅学起来很痛苦,而且难走长远。这里家长可以尝试编程体验课去测试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兴趣。有比赛基础信奥赛面向人群从小学到高中,小升初、中考时就可以参加CSP-J/S,通过科技特长的方式加分或升学。小学5-6年级早接触信奥赛积累经验,在高中的比赛NOIP中就会有优势;学有余力保持对课内知识的学有余力,不管是学科成绩还是竞赛,要求都会是拔高,都需要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信奥学习规划图文章来源:北京科技特长生

福建:科学活动助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必备的项目。秋季学期以来,我省各地学校探索开展各具特色的科学实践活动并纳入课后服务项目,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科技实践活动 丰富课后服务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电子百拼”课“小小的水果居然也能发电,太有趣了!”“看似薄薄的一张A4纸可以承载100多颗弹珠,太神奇了!”这是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刚参加完科技课后服务学生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我们依靠学校自身优势,在全县率先开始尝试课后服务融入科技课程,学生科技素养不断提升,学校发展也步入‘快车道’!”明溪县二实小校长官水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校逐步构建出课后服务“三全”科技课程模式,实现课程、学生、教师全覆盖。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科技教育送教进盖洋学校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课后服务科技课程带来的“红利”。依托总校制平台开展的“结对服务”,全县共有8对,乡镇学校以“单双周”模式,实施课后服务科技课程,实现乡镇“全覆盖”。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鼓实校区课后服务科技课程福州市鼓楼第二实验小学科技课程福州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小学部‍科技课程福州鼓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鼓实校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践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福州鼓楼第二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学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设置自然科学、科学探索实验、“桥”见科学、实物编程等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情境中发挥创意,体验科技魅力,提升科学素养。福州市温泉小学将科技教育特色服务纳入课后服务中,覆盖全年级。学校共开设了航模、机器人、无人机、诺贝尔科学实验、自然科学等7个项目、17个班次的科技类拓展服务特色课程。莆田荔城区麟峰小学开设科创类制作与编程等课程莆田荔城区麟峰小学在课后服务中,通过开设有趣的科创类制作与编程等课程,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为低年级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主要以创意拼搭和动作模仿为主;中高年级开设了“Scratch编程”、“C++编程”、“趣玩无人机”、“科学思维创想”等社团,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和掌握运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龙岩市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开设科技类课程龙岩市实验小学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了机器人教育、图形编程、虚拟机器人编程等科技类课程,在丰富的科技课程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知识。龙岩市实验小学美伦校区开展了不插电的按键编程、图形编程等科技类课程。课程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规划路径,多种方法完成任务,在不断的思考与优化程序中掌握编程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对编程学习的兴趣。顺昌县实小思贤校区开设系列探究实践特色项目南平顺昌县实小思贤校区以电子科学实践课程教育为基础和延展,开设科学知识、电子百拼、航模等系列探究实践特色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认识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掌握并学会集成电路等在生活场景里的运用。尤溪县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引入人工智能尤溪县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引入人工智能》案例荣获三明市课后服务融入科学教育优秀典型案例。学校编写《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课,普及机器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为一、二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编程积木、3D打印、创意拼等科技活动课程,并自主研发课程配套教具。学校还主动将自主研发的优质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与县域乡村中小学校共享,深入乡村信息化薄弱学校开展科普系列活动20余场,有效引领县域中小学校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多彩社团 校园刮起“科技风”南平市延平区迎宾实验小学科技作品展趣探科学,筑梦未来。南平市延平区迎宾实验小学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聚焦科学教育,成立科技社团,让学生们在科技游戏中亲近科学、喜欢科学、走近科学。,时长02:11近日,学校举行了“向阳科技”大舞台活动。空气炮弹、神奇的干冰实验……引得台下观看的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相上台参与体验。孩子们尽情畅游在各种科学游戏实验中,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莆田市实验小学在课后开展科技素养类社团活动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莆田市实验小学利用课后服务晚托时间,开设Python趣味编程班、科学实验基础班、科学阅读班、Scratch趣味编程班、动漫设计班、科艺制作、3D打印笔创意班、C++信息学竞赛班、简易机器人基础班等科技素养类社团,定期开展系列活动。福州融侨小学科技实践活动福州井大小学科学类社团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工匠社团福州实验小学台江分校以科学赋能教育,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技创新,开设了科学实验探索社团、航天航空社团及AI机器人社团,寓教于乐。福州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发挥科技特色校品牌优势,开展了10多个科技类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其中,工匠社团通过大量动手操作实践,让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在三明,沙县区组建了56个中小学科技类课后服务社团,主要有趣味编程、人工智能、电子百拼、小逻思科学、模型运动社等,同时构建了科普课程体系,建立“四模(航模、海模、车模、建模)”课程。每年定期开展“模型运动会”,围绕“陆、海、空”三大主题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校内校外协同 埋下科学种子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三明市三元区陈景润实验小学依托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陈景润纪念馆”,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陈景润杰出成就、先进事迹,并开展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社团学习活动。学校将数学益智游戏、科技制作、电子百拼、图形化编程、电脑编程、乐高搭建、无人机等十几门科学课程引入课后服务。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低年段依托校园生态优势构建生态课程,寻访校园动植物,探究自然奥秘;中年段依托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田园课程,科学种植中草药、蔬菜、水果等;高年段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设置航模制作、电路设计、无人机、3D打印、编程等科技课程。学校依托科技备课组培养专兼职科学教师39位,聘请16位家长志愿者作为科技社团活动校外辅导员。厦门市深田小学课后服务科技类特色课程厦门市深田小学联动起校内和校外,培育、动员、吸纳与整合学校所在地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近邻· 科技+”科普教育模式。学校依托近邻共建单位市科技馆和深田社区科技小站的课程、展品、实验室和教师资源,建立“近邻·科技+基地”,开设系列化沉浸式科技项目体验活动,每学期固定安排学生进馆学习两次。学校开发无人机、机器人等18个课后服务科技类特色课程,满足每个学生每周参加一节(次)科技类特色课程学习。